第1章

木易娜 1837字 2023-05-10 14:02:11
人到世上就是为了寻找另一半,可我要说:“这另一半不是和你最接近的,也不是最相似的,而是对你最关心、最互补的。”

-------------------------------------

这年年初,刚取得生化博士学位的我双喜临门。

单位在新建的博士楼里给我分了108平方米的新房,在老家县医院当护士的妻子徐玉梅,也因政策照顾解决了进京的户口,分居四年的夫妻总算得以团聚。

春节后,我们就收拾东西进京,搬进新居的当晚,我俩彻夜难眠:这宽敞的居室的每一处空白都等着我们用日积月累的幸福去填满,哪里睡得着啊!

没承想,好日子刚开始,我们的婚姻就出现了裂隙。

妻子是个急性子,刚进京就揣着她历年的奖状忙着四处奔波找工作。但是,只有大专学历的她要想在北京找工作谈何容易。

好不容易一家社区医院同意要她,条件是既不包工资也不给编制。

心直口快的妻子冲我抱怨:“这不等于不承诺结婚还得天天陪一个男人上床吗?”

妻子的接连碰壁也让我心焦,听了这话我没好气:"说话这么糙!你以为是在老家啊,这是首都,就凭你这素质,哪个单位能要你?"

妻子也火了:“到了大城市就嫌我糙了,开口不是素质就是气质,你上学探家时,还惦着给你家捎二十斤猪油,那时怎么不讲气质?”

说得我哑口无言。

我和玉梅是我妈患中风住院抢救时认识的,那年我妈被送到县医院,马上就下了病危通知,一旁陪护的我紧张得坐立不安,值班护士徐玉梅却从容不迫地同时应对病房里的三个危重病人,秀美的脸庞溢满了镇定和自信,这让我心仪不已。

于是我对她展开了“攻势”,很快就“手到擒来”。

硕士毕业时,我俩结了婚。

婚后玉梅坚决支持我攻博,我走后,她一个人要照顾我瘫痪的老母亲,还要节衣缩食地帮我照顾弟妹,没有她这几年的含辛茹苦,根本无法圆我的博士梦。

她的恩情我铭记在心,但是现在我们进了北京,到了大地方,她也应该改变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了。

我对她说:“北京不接受方言,找不到工作可能与你普通话不好有关。”

自此妻子每天拿着手机认真朗读,但她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乡音,听起来颇为怪异,没几天就在博士楼内传为笑谈。

一个邻居和我打趣:“听说你太太开辟了新语种的口语训练——方言普通话,另类,酷!”

说得我面红耳赤,在这栋楼里人住的夫妻大都是双高学历,不少还是海归,妻子当然是“弱势群体”。

回到家,听妻子还在一板一眼地说“方言”,我挖苦她:“别出洋相了,'山西骡子学马叫’,不怕人家笑话!”

妻子愣住了,泪珠儿在眼眶里直打转。

我连忙说:“我的意思是你光改口音没用,你要看人家什么打扮,你就什么打扮!改天我陪你去买几件衣裳再去求职。”

不料没几天,妻子给我来了个“惊喜”,一向素面朝天的她竟做了个“爆炸头”,文了两道又粗又黑的“煞星眉”,还问我:“够时尚吗?”

我差点气晕了,立马逼着她到理发店去洗掉。

妻子委屈得想哭:“不是你让我学北京人打扮的吗?美容师说,这是今年最流行的。”

我无言以对,只好长叹一声,心里想你可真是个土老帽啊。

接连几次求职无着,年仅 26 岁的妻子只好暂时在家“赋闲”。

面对着左邻右舍,自惭形秽的她连门都不愿出,整天在家里跟我唠叨。

看着自信好强的玉梅渐渐变成一个了自卑琐碎的女人,我甚至后悔把她调入北京。

我想,要是她还在家乡,彼此都有一份萦绕心头的思念,也许比现在要好多了。

中旬,贵州兄弟所的研究员方琳到我们课题组来进修基因排序,领导安排我带她。

方琳是生化硕士,相识后,我们发现彼此的共同点很多:爱读书,欣赏古诗词,对问题的看法也常常不约而同。

一次,我们各拟一份实验计划,观点、步骤居然一模一样。

望着眼前清丽的字迹,我不由感叹,要是玉梅像她,我们的婚姻该多完美啊。

不久,妻子终于找到一份类似月嫂的工作,欢天喜地去上班了。

主要工作内容就是 24 小时照顾产妇,于是,重获自由的我乐得在实验室里用工作来消磨时光。

一天晚上,我工作完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凉风轻吹,月光洒在我的肩上,我忽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

回到家,我拨通了方琳宿舍的电话,和方琳聊起天来。

对着手机,我说起了求学的艰辛,都市的困惑,还有婚姻的失落……

方琳听着,不发一言,待我说完,才温文有礼地道了声“再见”。

望着手机我后悔得直抓头皮,怎么这么失控?成了家的方琳一定以为我在骚扰她!

但是,第二天上班,方琳仍沉静如水,只是眼神里多了一份理解和同情,我心里暗自赞叹,真是大家风范。

几天后,方琳主动给我来电话,倾诉了她的经历,原来,她的婚姻也不如意。

此后,我们的搭档关系增加了“电话交流”的新内容,隔着话筒,我们抛弃了矜持,聊得淋漓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