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安静写文章 4885字 2023-08-24 17:18:00
勿以恶小而为之。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凌晨四点,我接到一个电话。

手机里传来奇怪的滴答声,以及一个女人冰冷的声音:你听明白了吗?

她知道一个我极力想忘记的秘密……

1.

4月4日凌晨4:00,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起来。

来电号码居然是一串儿4,我数了数,一共14位。

我以前在电信局工作,这号码居然比国际长途还长,国际长途的前两位应该是“0”,而不是“4”。

显然,对方使用了虚拟拨号软件,故意显示这样一串数字。

肯定是骚扰电话。

我将手机塞进床头柜,继续睡觉。

白天一切如常。我甚至把这件事给忘了。

可凌晨四点这个号码又打了进来。我没有理会。

第三天这个号码再次出现的时候,我决定不忍了,拿起手机按下了“接听”键。

只要对方开口,我就给他点儿教训。

话筒中居然传出了不规则的滴答声,好像有人在发电报。还有一种我非常熟悉的声音,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就在我冥思苦想的时候,“发报声”忽然停止了。手机里传来一个女人冰冷的声音:

“你听明白了吗?”

通话结束。

我听明白了?明白什么?

女人的声音很陌生!不像是我认识的人。

莫非得罪什么人了?

可听什么呢?难道是前面的“发报声”?

可我压根儿听不清前面的声音,就算听清楚也没用,我需要把声音录下来反复倾听,才能破解“发报”内容。

这不像是个普通的恶作剧,电话应该还会再打过来。

我需要专业的录音设备。

2.

我找到了李永利,他是我在电信局工作时的同事。

“给手机录音?”他笑了起来。“不是录里面的发报声吧?”

“你怎么知道?”我吃了一惊。

“两天前郭维来找我,他说的,我把高清录音话筒和便携式功放借给他了。”

“郭维?”

他也遇到了和我相同的情况!

“怎么?不记得了?”李永利说。“也是咱们同事,现在还在电信局,已经是领导了。那时候你们在一个部门,关系还不错呢。”

我们的关系的确不错。只是离开电信局后,我就再也没和他联系过。

因为一件不太“光彩”的往事。

十二年前,我和郭维还是电信局的普通职员,他发明了一个叫“蓝盒子”的装置。

那是一个蓝色的正方体小盒子,侧面有数字按键拨号器,外加一个话筒,就像一个简陋的电话。可它并不“简单”,只要接上市话线路就可以免费拨打国际长途。

当时电信行业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国际长途线路和国内线路在一个机房,不过线路系统是分开的。这难不倒郭维,他利用工作便利将这两个系统连接了起来。这样用“蓝盒子”通过市话线路就可以拨打国际长途。

我几乎立刻意识到“蓝盒子”的商业价值。郭维本来不想干,可架不住我软磨硬泡。最后他同意帮我制作一批“蓝盒子”,条件是我必须先找到客户。我找到在电子市场摆摊的陈凯,让他为“蓝盒子”寻找销路。

很快,一条由我牵头,郭维“生产组装”,陈凯负责销售的“蓝盒子产业链”诞生了。

一个月之内,我们卖出了大约三十个“蓝盒子”,小赚了一笔。

每销售一个“蓝盒子”,我们都会告诉买家它的使用期只有一个月。我们也害怕夜长梦多,被局里发现。

最后一个“蓝盒子”售出一个月后,郭维切断了国际长途线路和国内线路之间的连线,一切堪称完美,神不知鬼不觉。

可没过几天,市公安局就派人来局里调查。我们才知道自己闯了大祸!

“对方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郭维看着面前的电脑,敲了敲手边的纸片。

纸片上是我们破译“电报”的成果。

郭维的是“战争”,我的是“国王”,而陈凯的是“马掌”——他也接到了“骚扰电话”。

将这三个词输入搜索引擎,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中世纪,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战前,因为没有足够的铁钉,铁匠没能将国王战马的马掌钉牢。开战后,国王的战马因为马掌脱落而跌倒,士兵们见状惊慌失措,四散奔逃,最终国王被俘,王国覆灭。

“想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或者说‘蝴蝶效应’?”陈凯说。

“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就可能在美国引起一场龙卷风。”我也知道“蝴蝶效应”。“微小的行为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可对方为什么要暗示我们这些呢?”

“因为当年咱们销售‘蓝盒子’不过想赚点儿小钱,没想到却牵出了人命。”

郭维将一个档案袋扔到我的面前,里面是十二年前案件的资料。

公安局来人,是因为一个十几天前从电信局国际长话机房打到英国的长途电话,这个电话导致了接听者的死亡。

悲剧的发生与接听者的体质有关:他在医院刚做完心脏手术,正处于恢复期;最近又因为别的事情精神压力很大。这个电话成了压垮他身体的最后一棵稻草。

没人知道打电话的人是谁,只知道他给接听者带来了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一切看起来像是一场“意外”,可英国警方依然应家属的要求立了案,因为死者是一名知名的华人企业家。

只是英国警方无法查出对方的电话号码,只能查到一串毫无意义数字。

即使通知市公安局进行协查,也只能查到这个号码是从市电信局国际线路机房拨出的。

但我们知道,拨打这个“致命电话”的人,一定是我们“蓝盒子”的用户。

为了防止被追查,‘蓝盒子’有专门的芯片,可以用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我们称为‘蓝盒子’编码,代替市内电话号码。

当年面对警方的询问,我和郭维都没有坦白真相,而是选择了沉默。

倒不是担心“非法获利”被警方发现,和人命相比,钱不算什么。

主要是因为当时太年轻,这件事的“严重后果”把我们吓坏了,感觉如果坦白这辈子就毁了,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履历上有这样的污点,以后还怎么找工作。

再说就算我们坦白,对警方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所有购买“蓝盒子”的“客户”都是陈凯在网上找的,对方不傻,知道占这个“便宜”的风险,与陈凯联系用的都是街头付费电话,见面后钱货两清,现金交易,以后再不联系。陈凯只知道对方姓什么,甚至连姓都有可能是假的。

更要命的是,我们收到的现金也有假的。

虽然不知道“客户”的真实身份,他们通过“蓝盒子”拨打国际长途的信息却并不难查。使用“蓝盒子”的市话号码依然可以在国内电话系统中查到,只是警方的注意力只限于国际长话系统,根本没想到存在“蓝盒子”这样的工具,郭维又切断了国际长话系统和国内电话系统之间的线路。

警方曾怀疑那个致人死亡的电话是电信局内部员工从国际长话机房打出的,可监控显示那个时段国际长话机房里没有人。

真实的情况是,当时那个居心叵测的“凶手”正利用我们提供的“蓝盒子”通过一条市话线路拨打国际长途。

因为“蓝盒子”,警方的调查无法推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是“帮凶”!

3.

这也成了我心中过不去的坎。离开电信局后,我和郭维再也没有联系过。

“这资料你们从哪儿找的?”我问郭维。

“从一个你认识的人那里。”陈凯说。“金龙。不过这家伙很不够意思,说我不属于当事方,我不得不让郭维以电信局的名义给公安局发函,才拿到资料。”

金龙是市公安局信息科的警察。很多年前,有一次我在陈凯的摊位前丢了钱包,当时他正好管那一片,与陈凯很熟。通过调取监控,他帮我把钱包追了回来。后来我们就成了朋友。

郭维和陈凯的动作很快。可是——

“难道对方一定指的就是这件事吗?有没有可能是别的事情?”我表示怀疑。

“还能是什么事?我们三个人都接到了‘骚扰电话’,而我们共同干过的事就这么一件。还有一个明显的证据,”郭维指着资料。“看看那个致人死亡的电话拨打的时间。”

电话拨打的具体时间是伦敦时间4月3日晚上8:00,换算成国内时间是4月4日凌晨4:00。

正好是我们第一次接到“骚扰电话”的时间。只是年不同而已。

对方挑这个时间打电话是有原因的,她知道那个“致死电话”和我们存在关联。

郭维还告诉我,我在电话中感觉熟悉声音的是电信局机房里模拟线路设备的噪音。显然,打“骚扰电话”的人知道我们有电信局的工作背景。

可她有什么目的呢?

当天夜里,“骚扰电话”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找到那个打电话的真凶,否则真凶就是你们。”

依然是那个女人的声音。

我们三个人都听到了同样的内容。

这个女人究竟是谁呢?

是“电话致死案”死者的家属,希望通过我们追查真凶,或者获得一些有关真凶的线索?

可死者家属怎么会知道我们与“案件”的联系呢?

难道是那些购买我们“蓝盒子”的客户?

可他们同样不应该有我们的信息,而且,他们也没理由让我们帮忙查找“真凶”!除了“真凶”,其他人甚至不知道这个案子。

再说,现在就是想查也不可能了。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电信机房早就升级改造过了,以前使用的是模拟信号电话,现在则是数字信号。

就在我对这个电话不厌其烦又无能为力的时候,郭维把我叫到他家里,我才知道他居然保留着与“蓝盒子”有关的所有通话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他在通信机房系统升级之前打印出来的,以备“不时之需”。

信息内容很全面,包括连接“蓝盒子”的市话号码,“蓝盒子”编码,以及通过“蓝盒子”拨打的国际长途号码。

当年警方在查询国际长话数据的时候,只查到了“蓝盒子”编码和通过“蓝盒子”拨打的英国地区号码。

郭维这里却有整个通信链路的信息。

因为知道“真凶”拨打国际长途的号码和时间,我们很快就锁定了“真凶”使用“蓝盒子”的相关信息。

这支“蓝盒子”只拨打过一次电话。所以显得异常“醒目”——其他“蓝盒子”都至少通话超过一百次以上。毕竟花了钱,谁都想尽量多“占便宜”。

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郭维对每个“蓝盒子”都进行了编码,并将编码印在了“蓝盒子”侧面,这个“蓝盒子”的编码是“13”。

非常可惜,它使用的线路是公用电话,在一家小卖部里,很早之前就撤销了。就连小卖部也因为城区改造而被拆得无影无踪。

如果是家庭或单位电话,也许我们还能继续跟进。

调查陷入僵局。

4.

可每天凌晨四点钟,那个要求我们“找到真凶”的电话依然会打进来。

转机意外地出现了。

一个不常联系的朋友忽然找上门来,希望我利用电信局的关系帮他查一个国际长途的相关信息。

我本来不想帮忙,因为不想麻烦郭维。可对方又是套近乎又是许愿,成功第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他递给我一张复印纸,打印的好像是网页的截图。我一看通话时间就呆住了:十二年前的4月3日下午8点(英国时间)!

又看了下要查询的号码,正是那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英国号码!

我怔怔地看着对方,感觉自己在做梦:追查这个号码的人看来远不止我们?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查!

我忽然不知说什么好。

“怎么样?时间有些长,能查么?什么信息都行,比如,拨打这个电话的国内号码?”他说。

“你从哪儿得到的这个号码的?”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个你就不要管了。”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帮我查一下,我有重谢,五千怎么样?”

居然还有酬金。他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号码?我忽然控制不住自己。

“快告诉我。”我喊了起来。

对方吓了一跳。

“你怎么了,不过查个国际长途而已嘛,不愿帮忙也犯不着发火啊。”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对不起,事情很难办,我必须弄清楚来龙去脉。毕竟,这个电话是十二年前打的,牵涉到电信系统升级等很多问题。我了解的东西越多越好。”

可他始终不肯说出号码的来源,哪怕我以拒绝帮忙相威胁。他要回了复印纸,急匆匆地走了。

考虑他给我看的是网页截图,我将那个英国电话号码输入搜索引擎,在网上寻找端倪。

很快,我就在一家英国公司的网站上发现了一则与该号码有关的悬赏公告:

如能提供与此次通话有关信息者,可获得5个比特币(或等值货币)的奖励;如能查出当时拨打该电话的号码,奖励10个比特币(或等值货币);如能找到当时打电话的人,则奖励50个比特币(或等值货币)。

用比特币作奖励,是因为比特币不易追踪,悬赏方希望信息提供者放心大胆地提供信息,而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泄露。

虽然我不知道打电话的“真凶”,可我知道从国内拨出的电话号码!

我查了一下比特币的报价,两万美金左右,约合十四万人民币。

10个比特币大约是一百四十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怪不得那位朋友不愿意告诉我号码来源,他是害怕我和他抢奖金!

这个悬赏明摆着就是为了追查凶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过在现在,重赏之下,往往必有陷阱!

相对赏金,我对这家公司更感兴趣。

公司的信息不难查,董事长是中国人,叫钟淼,是公司创始人钟茂的女儿。

钟茂就是那个接电话后“意外”离世的人。警方的协查通告上提到过。

我心中有些愧疚:我们的“发明”阻碍了警方查找真相。

他的女儿正在网上悬赏收集当时打电话“真凶”的线索!

悬赏发布的日期,就是我接到“骚扰”电话前两天!

我还发现,那家英国公司的中国总部,就在我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