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知遇之恩

李慕扬 3083字 2022-01-07 18:28:32
人活在世上,总要去做很多不愿意去做的事,为官更是如此,京城大小官员多如过江之鲫,官员之间的关系更是盘根错杂,在这种态势下,交际便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李昶身为京畿刑勘,三品的京官,并不算小,各位官员之间如遇丧喜宴饮之事,他多在受邀之列,对于这些应酬,尽管他内心有些抵触,却也不便拒绝。

昨日御史台王珪老大人家差人送来拜帖,说今日家中长孙迎娶史官颜长翰之女,邀李昶前去,至于于洋,他暂时没有受一品大员邀请的资格。

于洋一大早看着李昶更换衣物,命老管家筹备礼品,不由得嘀咕道:“你不是素来不喜喧闹么?这种场合命下人携礼前去便是,怎么还非得自己前去?”

李昶系上最后一颗扣子开口道:“御史台王老大人为人正直,素有贤名,我考取功名之时他是我的主考官,因此我算的上是他的门生,至于颜家,更是代代为史官,秉笔直言,耕读传家,这两家喜结连理,我哪有不去的道理。”

于洋听罢点点头,如此一来不去倒是不合适了,却听李昶继续道:“你要不要随我一同前去?”

于洋摇摇头道:“我不想去,我不去了。”

李昶知他素来不喜这种场合,也就不再多言,说声“那我去了”,便走出了房门,老管家已然备好了轿子和礼品,李昶上了轿子,便朝王府走去。

王珪老大人是两朝元老,桃李满天下,如今虽不太参与政事,但官声不减,反而因此鲜少树敌,所以,今天到府上庆贺的人很多,李昶到的时候,只见府门口张灯结彩,一派喜乐,官轿排了老长的队,对此李昶莞尔一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是自己初入仕途之时王老大人送自己的话,看来王老大人更是深谙其中三昧。

等了盏茶功夫后,终于到了门口,老管家递上请帖,管事的大声吆喝一声“京畿刑勘李昶李大人到”,便把李昶迎了进去,进了门后遇到熟悉的同僚便免不了一番寒暄,互道了一番安好后,李昶挑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了下来,看着熙熙攘攘的众人,微微摇了摇头,提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

待吉时到了,新郎官带新娘回了府,皓首苍髯的王老大人被迎了出来,坐在太师椅上,接受新旧同僚的问候,李昶远远的看了一眼,见老大人虽已须发皆白,但面色红润,可见身子骨还算硬朗,许是今日遭逢喜事,老大人的脸色格外的红润。

礼成之后王老大人站起身,拽过身侧的长孙,清了清嗓子道:“老朽已年逾古稀,行将就木,承蒙各位同僚给几分薄面,前来庆贺。”

底下众人连道老大人客气了,王老大人笑了笑继续道:“子孙不肖,唯有这个长孙还算勉强,王府以后大小事务便交给他打理了,老朽百年之后,还盼望各位看在老朽的薄面上,多照拂几分。”话音刚落,便咳嗽了起来,身旁的新郎官急忙扶住,担忧道:“祖父···”

王老大人挥挥手示意没事,站直身执意行了一礼,然后便让长孙前去给宾客敬酒,自己则缓缓坐回了椅子上。

在座各位没有一个是傻子,王老大人言下之意已然再明显不过,那就是自己这个长孙已然成了王家的家主,以后可以全权代表王家参与勋贵之间的事务,自今日起,没人敢小瞧这个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少年,因为他已经可以完全代表王家了。

李昶坐在角落,神情略微不解,按说王老大人的嫡子不过天命之年,没理由将家主之位直接传给长孙,不过李昶也只是微微摇头,随即便不再多想,世家传承自有章法,许是这少年年少不俗,甚得老大人欣赏,老大人自忖他接替家族大业会胜于他的父亲,所以直接传给了他,这也不是不可能。

正午吃饭之时,李昶终是被同僚几位官员请到了前边几桌,李昶也未拒绝,在哪儿吃不是吃,太过特立独行反倒不太好。

王老大人看到李昶后,轻轻挥挥手,示意李昶过去,李昶点点头,快步走去,躬身一礼道:“学生李昶拜见老师。”

王珪是他登科的主考官,李昶以学生自居是该有之意,王珪伸手虚扶一下示意他免礼,开口道:“甲子登科之时我见你第一面便知你不是池中之物,现在看来,老朽虽年老昏聩,但这双招子到底还算是老辣。”

李昶轻轻扶着王珪手臂笑道:“李昶能有今日全仰仗老师提点之恩,知遇之恩,此生难以为报。”

王珪摆摆手道:“哎,你能登科折桂是自己十年寒窗换来的,能身穿朱紫,是多年从事刑勘,政绩卓著使然,至于我,不过是做了个顺水人情,捡了个便宜学生,知遇之恩怕是谈不上的。”

李昶笑笑,也不反驳,老大人一下子说了这么多话,不由得又咳嗽了起来,李昶面有忧色,扶着王珪的胳膊不由得用了点力,轻声道:“老师···”

王珪咳嗽完后擦擦嘴角,笑了笑说:“无妨,老朽今年已然七十有三,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我怕是没几天好活了。”

李昶道:“老师为人方正又生性豁达,定能长命百岁。”

王珪听到这句话神色略微黯淡了一下,李昶看在眼中,只道是他遗憾天不假年,自己恐不久于人世,也没有多想。

王珪顿了顿开口道:“如今朝堂之上,一心沉稳做事,不溜须拍马,结党营私者不多了,至于位列三公者身无污点者更是凤毛麟角,你算是一个,老朽在你登科之时曾告你不争便是大争的为官之道,如今却要再多句嘴。”

李昶赶忙肃容躬身,“请老师赐教。”

王珪看了看天空,轻叹一声道:“为官之道,在于张弛有度,既不能特立独行,成为一介孤臣,也不能趋炎附势,成为一介谗臣,这个度你这些年掌握的不错,虽因性子刚正,有时候难免过于耿介,好在这些年的宦海生涯抹去了你不少锋锐之气,如今可以堂堂正正站着为官,却不至于被百官排挤在外,想来你吃了不少苦头。”

李昶微微苦笑,个中酸楚除却自己谁又能明白,想当初自己的性子比之于洋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想要为民做事,首先得自己先能在官场立足,为此,自己吃了多少苦头,改了多少习惯,鲜有人知。

“当初李昶初入官场不识深浅,以为单靠一腔热血便可一展胸中抱负,谁知却处处碰壁,后来想起老师所言,才明白其中道理,说来还是得多谢老师。”

王珪笑了笑道:“所幸你虽敛去了外表的锋芒,内心的热忱和刚正却不曾少去半分,这也是老朽最欣赏你的地方。”

说到这里他继续道:“老朽最后谨送你一言,你手掌刑勘狱事,便是握着法理律条的利刃,老朽只愿你能永远绷着脊梁骨做人,不因私情而枉法,不因淫威而屈从,如此,便是朝廷之福,百姓之福。”

李昶腰身深躬而下,“学生定当谨记老师告诫,一日莫敢或忘。”

王珪满意的点点头,挥挥手,示意李昶离去吧,他低着头,似乎请压着咳嗽,李昶这时才明白,他脸色红润恐怕多半是因咳嗽所致,见老大人身子不适,不宜多说话,便道声“学生告退”,退了下去。

整个宴会持续到了申时,王老大人因体力不支,跟李昶和几位后进学生说了几句话后便离去回了后堂,李昶吃完饭后便也早早离了去,临走之时,揭开轿帘回望了一眼王府,想起王珪老大人略微佝偻的背影不禁轻叹一声,如此豁达方正的老人,自己能身为他的学生实在是荣幸。

回到自己的府邸后,刚进内堂便见于洋在那儿一人饮茶,不禁开口道:“你倒是惬意。”

于洋头都没抬道:“我只是小小客卿,不入品的小官,哪能跟您这三品大员相比,我清闲惬意一些不是应该的么?”

李昶摇摇头,不再跟他多言,对于这种蛮不讲理的辩论,自己根本不是于洋的对手,本着君子不在自己擅专领域与人争斗的觉悟,他明智的选择了沉默,王老大人不是说了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于洋见他不理睬自己,反倒觉得无趣,开口道:“最近都没有案子,实在是无聊的很。”

李昶瞥他一眼道:“我倒盼着勇永没有案子,这便代表天下没了恶事发生,没了无辜之人枉死。”

于洋砸吧砸吧嘴道:“少在那儿假惺惺恶心人,天下有人的一天凶案便不会断。”

李昶只能无奈的轻叹口气,于洋是个现实的人,这种不靠谱的事情他想都不会想。

李昶正待再开口,却听门外衙役喊道,“大人,城郊发现了一具尸体。”

于洋一听,噌的站了起来懊悔道:“我就随口那么一说···”

李昶摇摇脑袋嘀咕一声:“你这个乌鸦嘴。”

随即两人快步走出了内堂。